1.五分埔:

一如台灣其他平原地區,五分埔原為平埔族原住民的生活空間,一直是「錫口」﹝松山舊名﹞鎮街的郊區旱田,直到清代中期,才由五名漢族移民,合資向平埔族購下大片土地,開始種稻,耕作水田,舊名沿用「五分埔」至今。五分埔在光復以後的十三年內,一直還是一片農村景象,民國四十七年發生「八七水災」,台北市幾乎淹沒在水裡,為了安置台北後車站部分流離失所的榮民,台灣省政府撥出五分埔學產地,由國防部退輔會出資,蓋了一千兩百間坪數在六至八坪不等「一樓半」房屋﹝矮厝仔﹞,讓榮民暫時棲息。

2.六、七十年代以後......

有更多彰化芳苑人獲知台北的錢比較好賺,紛紛到台北打天下,後來的人相繼租下榮民的房子做成衣加工,二樓當作住家和加工場所,不出數年榮民逐漸將各人的房舍出讓,淡出五分埔,而芳苑人相繼北上,在五分埔落腳賣成衣,形成五分埔特別的成衣加工集中地,至今當地雖仍以彰化人居多,但是因各人際遇不同,大部分店面都易主多次。唯因市集具備傳統風格,北市各區有照或流動攤販,如想賣成衣,大都仍以五分埔為主要貨品供應地。

3.五分埔成衣加工區,從無到有...... 可說是臺灣經濟奇蹟的一個微小縮影。五分埔成衣加工區成為批發商家集中的批發中心,且擴展快速的原因,有下列幾點:

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 :五分埔位大都市近郊,接近大都市龐大的消費群,容易掌握消費流行的趨勢。



交通運輸的助長 :松山新站於民國七十年後,各級列車幾乎均在此停靠,對於零售批發商的吸引力是相當大。其次,鄰近道路的修建拓寬(如松隆路原是下水道涵溝),使貨物的進出方便許多。

規模經濟與聚集經濟的利益,導致此區快速發展 :同一類的產品(成衣) ,生產較多單位時,可預期到每單位成本之減低,這就是外部規模經濟。由於店家多,貨品繁多,零售批發商容易選比,在較經濟的時間內,便完成大量採購,也減少了人事費用的成本,這就是聚集經濟。在這兩種經濟利益的交互作用下,本地成衣售價低廉,吸引了批發商到此,本區也發展快素,近乎 1000家之多了。

台北地區其他批發市場的衰退,間接助長 :西園路(萬華)中盤批發市場衰退(店家被光復橋的高架路面分隔,較難〝結市〞) ,另一台北後車站的中盤批發商店,因道路交通量大,且不如松山五分埔集中,二來停車困難,雖品質較高,但量仍不如五分埔大。

4.集貨圈及散貨圈的消長:

以75年為前後期的分隔,五分埔由於歷史因素,成就了今傳統小規模的服飾批發。隨著時間的演進,中盤批發及零售的比例,漸趨接近。店面的裝潢更講究,批售的貨品也漸多樣化。除了成衣,和服飾有關的店(如皮件),也紛紛加入,使五分埔更趨五彩多姿,儘管店租和工資節節高漲,台灣人〝肯打拼,就有成就的機會〞,在此可找到見證 。



五分埔,早期是一個天然陂地,面積約四甲,周圍被四獸山環拱,山水輝映,風光秀麗,原來為平埔族原住民的生活空間,台灣巡撫劉銘傳常來此泛舟。直至清朝中期,才由五位漢人移民,合資向平埔族購買了大片土地,耕種稻米,此為「五分埔」地名的由來。後來,因為山上開礦使陂塘被泥沙填塞,面積逐漸縮小,光復前就消失了。至民國六、七0年代,外地人紛紛湧入台北打天下,而五分埔漸漸成為加工人的聚集地,大多數人一樓做店面,二樓為住家及成衣加工區。今天的五分埔,成了少淑女流行服飾的集中地,店家高達百家之餘,流行雜誌上的當季流行款式,在這裡都可以以低單價買到,近年成衣大多為大陸加工居多,衣服的質料並非上品,買者多是來此買流行,換了流行之後,再繼續尋找流行新貨。



高雄後火車站有一條街叫安寧街..他是專門在賣衣服的..像五分埔一樣..

但是我是覺得他沒有比較便宜啦.. 除非你買很多..

他是專門在給人家批貨的..

參考資料

知識

[ 快速連結 ] 其它回答( 1 ) | 意見( 2 ) | 評論( 0 )

知識評價
網友評價: 正面:84% 普通:12% 負面:4% ( 共有 51 人評價 )
您對這一則知識的評價: 正面普通負面
正面 普通 負面
( 發表您的看法,請輸入純文字 )字數統計:0字

資料儲存中刊登贊助網站熱 門 關 鍵 字
鑽石
通水管
蜜粉
花店
美白
尊品皮具線上購物商城lvmarts.com
lv , gucci 精品名牌皮件, 零錢包, 飾品, 專門的時尚購物網站
花旗信用卡就是比較好www.citibank.com.tw
網路申請,好禮享不完!刷卡好禮多重送,再享分期輕鬆付,easy購物免煩惱!
大潤發聯名卡送Wii100台www.booc.com.tw
首刷送200元刷卡金,滿額送300元大潤發禮券,再抽Wii100台5次機會。

相關評論 (0)
收摺瀏覽設定目前沒有資料

其他回答(1)
意見(2)
收摺瀏覽設定
001
回答者: ☆Jamie★ ( 實習生 5 級 )
回答時間: 2005-10-20 18:12:30
[ 檢舉 ] 乾隆三十四年,何、周、沈、杜、李五姓人家,合力到今八德路以南、忠孝東路以北、基隆路以東一帶的荒地拓墾,因此將該地命名為五分埔。
清末民初,五分埔大部分土地很貧瘠不宜農耕,再加上該地段後來設精神病院和豬哥寮,更被一般人視為卑賤的地方。耆老郭倉穀還深刻記得,昔日曾流傳過「五分埔的人有夠衰,有瘋人院還有豬哥寮」的俚語。

當時所指的瘋人院,是於民國二十三年設立的錫口養神院,光復後改為省立錫口療養院,後遷到外縣市。

豬哥寮的來由,係因昔日松隆路與虎林街口有間土地公廟,專飼養種豬從事豬種交配〈又稱牽豬哥〉,該地也就被戲稱為豬哥寮了。

農業不發達的五分埔,日據時的文風也不盛,全區內只有一所專供日人子弟讀書的松山小學校,該校後改為雙葉小學,即現在的興雅國小。

五分埔灰黯的命運,自光復後才開始逐漸扭轉。那時,因該地土質較差,故售價較緊臨的興雅庄便宜三分之一,國泰建設看其收購價錢低,未來發展潛力大,便積極在此買地建屋,帶動當地工商業的活絡。

接著,自中南部北上謀生的人,都成群聚集在今五分埔永吉路周邊道路搭蓋臨時建築棲身,當時尤其以彰化幫的人數最多,其中又以芳苑、二林、溪湖人占大部分,這批外地人從擺攤賣雜貨餬口到共同從事成衣加工行業,經勤奮拚鬥下,現在的財富己超過本地人,且使永吉里、六藝里、常春里蔚為「成衣加工區」。

民國六十三、四年間,松山饒河街及八德路四段拓寬,不少商人遷到五分埔一帶營業,使該地更加繁榮;後來又有中華路違建戶、氣象局附近火災戶陸續遷建至此,使五分埔人丁更旺盛,虎林街每逢黃昏市場水洩不通的人潮,便是最佳的證明。近來,緊鄰信義計畫區的五分埔,隨著信義計畫逐步實施,目前地價己不斷攀高,不再是松山人昔日稱的「倒楣」地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mon07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